1993年上海正广和汽水厂等5家单位被上海市委列为凝聚力工程的先进典型,弹指之间,该公司(现改为上海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已走过了18年的历程,今日将会如何?带着疑问走近了正广和,看到的,到处是职工忙碌的身影,若走近他们与之交流,得知正广和公司的“凝聚力工程”始终坚持“尊重人、了解人、关心人”,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以关心弱势群体的外来务工者为重点,通过人心的凝聚来实现加快发展,使凝聚力工程一直保持着不懈的生机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书写着“老兵新传”的故事。
洒不尽的关爱
目前,正广和公司的外来务工人员超过员工总数三分之一,如何关心好这弱势群体,已成为该公司党委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们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把“凝聚力工程”作为党建的一个总抓手,建立健全了六项制度。一是了解人的制度。运用多种形式,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主动倾听职工心声、呼声,及时、准确地了解职工的物质文化需求。二是关心人的制度。根据群众需求,区分轻重缓急,千方百计、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职工的工作,尤其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雪中送炭”工作,对外来务工人员与正式员工一视同仁,每年为他们提供一次体检、接种流感疫苗,使他们在上海打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提高人的制度。创建学习型组织,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围绕提高岗位技能组织他们培训,在业务上提升职工。四是规范人的制度。提高广大职工的文明程度,引导职工按照法律、纪律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遵守基本行为准则,在宽松、和谐的基础上实行规范服务的严格管理。五是激励人的制度。每年评选一次“十佳优秀员工”,树立先进典型,在精神上激励,同时,对5名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外来务工人员转为正式员工,营造鼓励职工干事、支持职工干好事的氛围,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是服务人的制度。组织召开外来务工人员维权座谈会,并送上《劳动法》学习资料。积极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利。
“一切为员工着想”,正广和凝聚力工程在新时期续写了新篇章,它即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又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凝聚力工程带来的温暖不仅仅体现在员工身上,企业还十分注重培养职工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每年的重阳节,该公司党委会率部分党员干部满怀深情厚意来到杨浦区沪东老年护理院慰问,把带有浓浓深情的重阳糕一份份送到每一位老人的病榻前,让老人们深受感动,连声称赞。
使不完的干劲
凝聚积蓄人气,凝聚迸发力量。正广和公司党委在开展“手拉手、向前走、拓市场、作贡献”活动中,党员带头响应,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为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党员和广大员工,认真参加市场走访专题培训班,不断增加销售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公司饮用水销售情况,进一步明确公司发展方向。不少党员、职工放弃了休息时间积极走访市场,对几乎覆盖上海市区的大买场、超市、便利店进行了走访,大家对公司的矿水、纯水和同行的小瓶水产品进行了比较,进行了市场调查,了解小瓶水在市场中的售价和产品铺货情况,通过找差异,为公司下一步的市场策略提供帮助,在知己知彼中处于不败之地。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饮用水的销量在直线盼升,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党员们带头加班加点,以奉献精神影响和带领广大职工激情工作,为企业发展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
忘不了的感动
凝聚力工程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它凝聚了职工,影响、感染了职工,使职工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在紧急关头彰显了良好品质。
外来务工人员顾瑞军面对火情,不退却,奋不顾身救火,成为了一种美谈。居住在棚户区集中地块的顾瑞军,邻居家的液化灌橡皮管脱落导致火灾,在一片惊惶失措中,他毫不犹豫地冲进着火的厨房,因火势较猛,温度太高,手臂被烧伤没有成功,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把湿毛巾缠在手臂上后,咬紧牙关又一次冲进火场,终于关上了液化灌阀门。燃烧源断绝后,明火很快被扑灭,但顾瑞军的手臂却有五六处灼伤。他不顾个人安危,奋勇灭火的生动事迹深深感动了大家,该公司党委将他树为凝聚力工程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在企业中广泛宣传,坚定了员工为“凝聚力工程”增光添彩的信念,涌现了不少好人好事。
正广和公司“老兵新传”,给凝聚力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将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坚信该公司凝聚力工程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