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上海农场组织生产骨干赴扬州大学交流学习
|
|
|
在“科技兴场,人才强场”的指导思想下,上海农场种植业中心为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农业专业知识水平,促进技术人员巩固、更新、储备技术,力争从技术角度激发生产潜能,特与扬大农学院进行了一次“产学研”的合作,委托其对我中心25名生产骨干进行为期六天的技术培训。
本次技术培训凸显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时间跨度长,跨地区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系统、详细的培训很好地避免了培训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情况。此次培训被安排在知名的扬州大学农学院,浓郁的专研氛围,严谨的学习态度感染和激励了每一个人。
第二、教师资源雄厚,生产经验丰富。本次函授教师都是教授级的专家学者,不仅理论丰富,更是长期奋战在生产第一线,针对性地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培训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本次培训不仅包含水稻、二麦知识,还包含叶菜类、茄果类、瓜果类以及信息、现代、标准农业等多方面的知识。
第四、技术的巩固、更新、储备。此次培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更新了知识,由于品种、气候、技术等因素的变化,可能会推翻原先所掌握的知识,教授们注重了一些更新的技术知识讲解。尽管本单位没有大面积种植各类蔬菜,但领导未雨绸缪,特意安排了一天的蔬菜类技术培训,让培训者储备蔬菜生产的基本知识,为日后蔬菜生产埋下伏笔,储备知识。
第五、密切贴近生产,内容生动易懂。这次培训在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更加紧贴生产,注重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本次培训教授们以实际问题“现身说理”,通过图文并茂、风趣生动的讲解,让培训者不局限于参加培训,而是融入到培训中去。
培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意义重大,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培训和专家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解决了平时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惑,丰富了自身知识,弥补了结构性知识缺陷。回到单位定会总结所学所思所悟,学以致用,为上海农场的农业种植生产贡献光和热。(刘晓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