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滨海古园整合资源合力应对冬至祭扫高峰
今年冬至,国内多地区接连出现本土病例,为应对冬至祭扫客流高峰,进一步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保障冬至祭扫顺利进行,五四所属滨海古园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措施,推行殡葬文明新风尚,在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有效落实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做好市民祭扫、落葬等殡葬服务保障工作。
高峰预约祭扫,延长周期错峰。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市民自12月初起提前祭扫、错峰出行,避免高峰期内集中来园祭扫,造成人流聚集。12月18日至21日4个祭扫高峰日实行预约限流,提供每天6个时段预约祭扫名额,控制祭扫总量。整个冬至期间累计接待人流11.04万人次、车流1.68万辆、落葬1207穴。
凝聚各方力量,强化责任担当。由奉贤区海湾镇人民政府牵头召开冬至工作协调会,对今年冬至工作和形势进行预判和研究部署,对各项未尽事宜充分讨论交流,不断完善《古园2021年度冬至工作计划》和《冬至祭扫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要求应对疫情变化明确压实主体责任,群防群控联动,应急保障到位,做好全面准备为冬至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多措并举发力,确保防疫到位。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补给工作,确保相关物资的充足供应。在入口设置扫码、测温,配备红外线测温仪,严把进口关;在各个出入口设置安全隔离栏,做好祭扫密集区人员分流工作;餐厅错时用餐并使用隔离板,安排专人进行桌面消毒;增加人流密集公共区域与厕所的消毒频次并做好记录,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多频次强有效。设置临时隔离点,以备应急所需。
线上线下融合,拓宽服务渠道。借助微信公众号网上平台,推出便民举措,即云祭扫、代客祭扫和网络祭扫;开通网上办理业务、班车票购买、售后项目验收等“线上服务通道”,实现“足不出户、办理业务”的民生需求;举办“冬至集体公祭”仪式,视频发布于网上供客户观看、纪念、留言,寄托哀思;针对部分老年群体,古园同步开通多个电话预约热线,安排多部门人员加班加点,及时解决部分老年人的燃眉之急。
深化便民服务,提升服务能级。开通小木屋查询服务,方便客户查询墓穴位置,及时咨询求助;在业务大厅内,设立临时服务点,及时接待和处理应急需求,为客户排忧解难;完善系统自助服务功能,客户在扫码付费后可实时收到“电子发票”,在便捷客户的同时,也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率;升级无人机配置,运用科技力量,对墓区内外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与巡航工作,通过人机合一深化无焰墓区的创建。
党员志愿行动,助力无焰墓区。古园支部在冬至期间,开展“安全防范、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党员干部责任区行动”文明冬至主题党日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在高峰期内每天至少开展一次责任包干区的全面巡查,及时制止燃烧锡箔纸扎等行为,与客户面对面地开展宣传劝导工作,做好责任区内安全防范的督查员、古园品牌服务的保障员、疫情防控的检查员。经统计,本次冬至党员干部参与巡查120人次,在党员干部们的持续努力下,墓区焚烧现象明显下降,无焰祭扫成效逐步体现,目前鲜花祭扫占比已达95%以上。
倡导文明祭扫,推行殡葬新风。举行无主骨灰安葬仪式、音乐集体葬礼、冬至公祭仪式、慈善爷爷张景棣逝世10周年纪念活动等,弘扬生命文化,彰显社会责任。继续园区冬至的氛围布置,摆放无焰墓园的相关告知和展板,进一步加强无焰墓区建设的宣传引导。通过兑换鲜花的形式对携带锡箔、纸钱、香烛的市民进行倡导,采用敬献鲜花、心灵寄语、无焰祭扫、网络祭扫等新式祭扫方式,助推殡葬文明新风尚。
滨海古园坚守“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秉持“疫情防控不放松、精心服务不打折、民生需求不间断”的工作目标,恪守“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的初心使命,真诚地服务好每一位客户,让这个冬至平安有序文明温暖。 (倪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