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场构建“网格化+”工作体系
提升域外农场社区服务和治理效能
2020年初,一场新冠疫情给社区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让网格化管理在社区服务与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实践验证。2020年3月,上海农场海丰社管委提出并探索“网格化+”治理模式在社区服务与治理中的应用。经过一年的运作,在“党建引领、恒温助老、矛盾调处、群防群治、信息排摸”等方面多部门联勤联动,初步实现了社区服务更加便捷,社区治理更加高效。
从大局谋划,夯实工作基础。社区党委层面通过前期充分调研,到各下属办事处、居民区实地走访,结合农场上海“飞地”属性,确立了网格化+的“定人、定格、定责”工作原则以及构建“社区党组织引领、恒温助老服务、矛盾及治安调处、社情民意收集”四个体系为主的“4+X”工作目标和“网格全覆盖、资源全链接、范围全领域、服务全时段”的工作要求;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网格化+”工作为各下属办事处“把手”工程,办事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召开了专题会、推进会、调研会、阶段总结会等共计18次。各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听证会、议事会等广泛征求职工、居民意见和建议,拟定“网格化+”工作实施细则,形成了“社区党委、办事处、网格”三级管理体系,确保了“网格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从细处入手,延伸治理触角。按照“网格全覆盖、资源全链接、范围全领域、服务全时段”的要求,结合各个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将社区五个居委会所属小区划分为24个二级网格,66个三级网格。同时,以“网格化+”工作目标为导向,对网格内力量的配备、资源的链接给予充分考量,建立了一支“职能部门+党员+社区民警+家庭医生+居民骨干”的多元网格化队伍。并以居委会为单位绘制网格坐标图,建立网格服务管理公示制度,公布服务人员信息、工作内容、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据不完全统计,期间共做宣传栏16个,横幅16条,联系卡2233张,发放宣传扇2610把,居民对“网格化+”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逐步提高和加深。
向实处推进,发挥网格作用。各办事处依据“网格化+”工作实施细则,将服务力量嵌入网格,将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最终将责任落实在网格、将问题解决在网格。海丰社区依托网格力量,推进物业维修、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社情民意收集、安全社区创建等工作,初步形成了把资源整合起来、让居民互动起来,把服务优化起来、让治理高效起来的网格化工作格局。各办事处在推进“网格化+”工作中除了完成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中的规定动作,还融合了党员先锋工程、样板小区创建、精神文明创建等特色工作,进行服务载体、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各有特色,亮点频现。同时,建立健全民情受理、限期办结、跟踪服务、意见反馈、群众监督等工作机制,确保人在网内走,事在格中办。
向难点发力,助推社区发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网格化+”治理模式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网格化的管理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将社区打造成更加紧密、更加安全的堡垒。同时,“网格化+”工作也提升了社区管理的精细化,在为老服务、纠纷调解、信息采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通过“网格化+”的定期走访、日常巡查和上门服务等,初步实现了“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实现了服务对象和管理区域的全覆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海丰社区将进一步深化“网格化+”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网统管”模式,为提升域外农场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助力赋能。(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