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我们身边的抗战老战士
巍巍壮哉沂蒙山 游击烈火抗战路
——原上海农场局局长李守咨的抗战回忆
(离休老干部 现年97岁 党龄75年)
李守咨(口述) 孟凯卓(笔录)
我是山东省沂南县人,生于一九一八年十月。亲身经历了战火纷飞的八年抗战岁月,至今我记忆犹新。每每想起,总让我心潮澎湃。
1937年,七七事变。一是日本鬼子疯狂的进攻,飞机大炮狂轰乱炸;二是国民党军的溃败,国民党政机关纷纷仓皇出逃;三是沿公路村庄的老百姓为躲避战火,弃家逃难。在亲眼目睹了家乡大好河山被践踏,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被屠杀的血淋林的画面前,我毅然决然走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救国救民道路。1937年冬天,中共地下党在徂徕山起义,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激发了全民抗战的风潮,席卷了沂蒙大地。抗日全民运动风起云涌,锐不可挡。抗日救国联合会、农民抗日救国会、工人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青年儿童团救国会等,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抗日歌声嘹亮响彻大地。
1938年为解决抗日干部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兴办了抗日大学岸提分校。革命青年云集,经过训练,培养了大批党政军民干部,解决了干部缺乏的问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解决抗日军队供给问题,我们实施土地清查,推行合理负担的政策。我当时负责本村和另外一个区的落实工作,我亲自参加丈量土地摸清每户情况,按三等九级折合征收每户合理的抗战负担。加上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进,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确保了八年的抗战中,党政军民脱产干部衣食供应的难题。
1939年我被推选为南薛庄行政村农民救国会主任,在任职期间我负责落实全民抗战人人有责的具体工作。有钱出钱解决军费供应的问题;有粮出粮解决军队吃饭的问题;有枪出枪补充军队装备;有人出人动员群众参军;由于做了充分的思想政治工作,赢得了老百姓的鼎力支持。
1940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李开欣同志介绍我参加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三个月后由县委组织部长田子珍给我转正,我向党宣誓要保守党的秘密,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从那一刻起,我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了。做到对信仰忠贞不二,对工作认真负责、清正廉洁、对待他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41年,我被组织安排至佛谢庄当小学教师,同时兼做中共南黄分党委党课辅导员,专门给秘密党员上党课,结识了许多秘密党员同志。这项工作对以后隐蔽斗争极有帮助。下半年我被任命为临沂边联县沂西区民教助理员,当我们正准备举办冬季教师培训班的时候,鬼子们大扫荡开始了,培训班被战火所掩埋。
1942年我被调任至临沂边联县土山区区长,它是沂蒙根据地的南大门,直接面对敌人的台潍公路主封锁线:它是由临沂、汤头、葛沟、房泉、河阳、刘家店子、高家店子、苏村等盘踞公路上的鬼子和汉奸据点。我们与敌人之间,仅一条河之隔。记得有一次冬天我去河东敌占区侦察,当渡船快靠近岸边的时候,二个鬼子跳上了船,对整个渡船的人乱吼一气,见我一青壮年不由分说的便用刺刀向我刺来,把我棉衣刺穿了一个洞,见我没反应便全身检查。其实,这是鬼子的心理战术以此来鉴别你是否是八路军,结果鬼子没发现疑点,吼叫道:“开路开路”,我躲过了一劫。
在这样严峻条件下,我们长期坚持了边沿地区八年的游击战争。我的日常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修化与反修化。敌人宣传的是中日亲善、东亚共荣、推行维持会等。我们以各种方式揭发日本法西斯残忍暴行,奸淫烧杀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行,让老百姓看清楚他们残暴的嘴脸。中国人民将抗日到底誓死不做亡国奴。此外我们还布置两方面的工作计划,一方面对付敌人,一方面搞情报工作。二、封锁与反封锁。敌人沿公路线设立鬼子汉奸交叉安据点,企图封锁我党我军。我们则以拆桥、破路、割电线来反封锁。我们夜间行动有时几十人,有时举行几百人的群众性打破除。鬼子白天修,我们晚上破,这样一来形成了长期的拉锯战。第三,蚕食与反蚕食。敌人利用秋收时期对边沿游击区,采取扫荡抢粮,按据点。土山区按的据点有司马庄、南薛庄、北薛庄、南黄埠等村庄反复数次按过据点。企图断绝鲁中与滨海两个战略区的交通要道。敌人按了据点后,我们就及时搞情报绘制地图,提供给我方主力部队。有的据点一二个月,有的三四个月就被主力部队拔除。然后我们就惩办汉奸等善后工作,我曾参与惩办叛徒张永奎,汉奸李开桂、李开智等。第四,反拂晓袭击与长途奔袭。敌人这两种袭击是很难预防的,解决的对策是狡兔三窟,在不同地方群众家里挖秘窖。在不同山区设有不同的山洞,在野外挖地窖。夜间工作完成后,我们一般至安全的地方去休息。在你休息的时候群众为你站岗放哨。但百密难终免一疏,我区委书记高师方同志和区妇女干部高小孚同志就在敌人拂晓袭击中被俘,我区的通讯员高小宝在敌人拉网中壮烈牺牲。
在对敌人的斗争过程中,我属于是幸运的,虽然数次被袭击,由于群众的保护,我终虎口脱险。我衷心的感谢父老乡亲们,没有他们安有我!
我终生难忘的一场战斗:1941年冬季日寇开始大扫荡。日寇正面战场达不到目的,自己后方战场也被我军游击战搞的不得安宁。正所谓狗急跳墙,鬼子们集中了五万兵力,采取铁壁合围、轮番合击、三光政策等手段,妄想用三个月的时间摧毁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在这次大扫荡中,沂蒙抗日根据地遭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整个沂蒙山被染红。房屋被烧的只剩瓦砾,村里的青壮年被抓去做奴隶,牛羊家禽被掠光。虽然遭受了重创,但我们沂蒙山是打不倒是压不夸的。扫荡结束后,我们幸存的人帮着掩埋牺牲的战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迅速恢复战斗力,继承遗志愈战愈勇,将抗战进行到底,把1942年的参军任务胜利完成,以此来告慰牺牲的战友。
抗战八年沂蒙地区参军人数达到二十余万人,占那时当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载入沂蒙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册有六万三千人。他们为国捐躯的光荣事迹将流传千古,永垂不朽!
抗战八年忠党爱国的沂蒙人民,在英勇顽强的抗日斗争中涌现了千千万万的各种模范和英雄。在我区就有三个抗日英雄。有一手拿枪一手扶犁的山东劳动英雄朱复胜(后为沂南县县长);有一手拿枪一手耕锄的山东民兵英雄张秀海;有一手拿枪一手执笔的鲁中学习英雄李富玉。土山区有这三个英雄,我也倍感荣幸。
抗战八年爱党爱国的沂蒙人民,用鲜血染红了崮峰山川,用鲜血铸成了光荣的诗篇,用鲜血凝聚了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什么?那就是听党的话,服从党的指挥;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不怕牺牲敢担当;敢叫日月换新天。愿沂蒙精神永放光芒!
201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