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在“三秋”中“改造自我”
|
|
|
李 健(作者单位:上海农场)
从梦中醒来,不知不觉回忆起过去一个多月的点点滴滴。“三秋”农忙期间整个良繁部成员凭借良好的工作状态做好了收割、播种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三秋”工作。在刚刚过去的日子里,良繁部的年轻人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同龄人身上那份肯干实干的敬业精神,彼此心连成一线,没一刻的耽搁,没一人闲置——这就是我们一月如一日的工作状态。我相信没有对职业深沉的爱,没有对岗位深切的责任感,没有对这份工作发自内心的投入和热爱,骨子里没有那份“敬业”和“实干”,是很难进入到“三秋”的工作状态。
去年“五四”青年节时,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们要用敬业精神追梦圆梦,以实干的状态中接班。最近《中国青年报》又以“践行核心价值观 倡导青年好活法”为主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背后,已然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不可否认,现实中还是存在着“务实者”,他们将“敬业”和“实干”抛之脑后,不断给自己的惰性编理由找借口,事与愿违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羡慕财富英雄……。其实,越是在简单、越是在没什么意思的行业里,更需要凭借敬业和重复实践的意志,久而久之才可能作出卓越的事业。特别的是,从事农业生产和技术研究,不能好高骛远,不能心比天高却凌空蹈虚。
“Easy to Say, Hard to Do”。这句简短的语句是在“三秋”农忙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体会。比如,控制收割过程的浪费率、耕田犁田及泥土粉碎程度、机械播种量的控制、封闭化除等,这些工作不仅仅体现在时间控制上,还有处置方式上。关于工作,我想借用“小米”创始人雷军在谈到关于梦想实现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这就是说要想从“Do”到“Done”,光有敬业的态度,有了对工作的执着和责任心也不一定会成功,还需要有实干的劲头,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敬业实干才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三秋”农忙是结束了,但“敬业”和“实干”仍需持续下去,做好未来的每一件事情,在每一件事情中改善自己,完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