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崇学事农 有始有终

张晓飞(作者单位:光明米业种业公司)
 
  有人说,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实在是太苦、太累了,总在等待着一夜暴富,等待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还有人会瞧不起,这日复一日,简单甚至是有些沉重的劳作,怕那样的生活会落伍时代,耽误自己而一生后悔。总想举起酒杯与成功干杯,害怕失败,吝啬哪怕一滴该流的汗水。
 
  朋友们,今天我告诉你一个不同的答案。他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践行了他事农的诺言。他就是光明种业技术中心副主任施晓钟。自87年他来到我们单位以来已有27个年头。他每天5点半上班,6点半下班,几十年如一日,连节假日也不例外。说他是我们公司农业生产的一盏导航灯一点也不为过,他用他极其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和生产经验为公司的丰收指了一条明路。工作几十年来,他每天坚持记录,有气象,每天的工作内容,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以接受到最新的知识,并把这些新的知识逐步在生产中应用。
 
  前不久,我和他一起收拾他科研站的办公室,当他打开门的时候,我瞬间被震住了。这哪是办公室,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间图书馆。房间墙壁四周是两米多高的书架,房间中间叠放了9个保险柜,书架和保险柜里塞满了各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和杂志。当时,我就问他你哪来的这么多的资料,他回答说:“我出身是个老农民,没有受过正规的技术培训,我只有靠收集资料,看书加上实践,才能做到科学种田。这些书我看完之后舍不得扔,时间一长就积攒了这么多了。”顿时,我就对站在我面前的这位老人产生了敬畏之情。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农民,通过不懈的努力,最后能达到如今的德高望重的地步,是何其的不容易。他的这份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值得我们每一位员工学习、思考和践行。
 
  今年三夏大忙之中,有一个队在催芽的过程中,发生了出芽不整齐的问题,施主任第一时间赶到队里,查清情况,原来是装稻种的编织袋材质不同,控水效率不同,从而导致了出芽不整齐的问题。他吩咐队里的职工把出问题的稻芽进行通风控温处理从而挽回了损失,并统一更换相同材质的编织袋,以防止出现同样的问题。
 
  今年六月初,他带我查看苗情时,发现田间有很多死苗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往年从来没有被发现过。为了查清原因,他带我一起骑着摩托车从跃进作业区开始一直到长征作业区,没有落下任何一个大队的任何一条田,就这样深入田间,逐一检查全场田块。花了4天的时间,跑了500多公里,排除了各种可能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因为五月底,虽然温度不高,但是空气湿度较往年罕见的低,才导致稻苗干死。针对这一问题,他及时通知各作业区管理人员,及时上水,以保护稻苗。从而遏制了事态的蔓延。
 
  他为公司解决关键性问题的例子举不胜举。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耐得住平淡,努力工作作为自己的准则,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面对农业工作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他做到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地开展工作。
 
  作为我的上司和师傅,在工作及作风上,他始终对我严格要求,时刻提醒我“要做事,先做人”,为我创造了很多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他虽然为公司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以非常低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试想,一位61岁的老人对工作尚能充满激情。作为米业年青一代的我们有何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同样,米业梦也是靠一砖一瓦实打实垒起的,是靠一锤一钉硬碰硬敲成的,而不是画出来的,更不是喊出来的。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米业梦这一理想,终将会落到我们肩上。为了能够挑起大梁,我们每个人都该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立鸿鹄志,展大鹏翅,用我们的行动圆米业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