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德国著名泥炭公司立陶宛生产厂之行
|
|
|
王生泉(作者单位:上海鲜花港有限公司)
这次我们有幸受到德国Klasmann公司邀请,参观了该公司位于立陶宛的泥炭田与新工厂,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世界一流工厂的风采,并对泥炭的生产过程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
位于立陶宛Klaipeda市东南的泥炭田约有4400公顷,在这里已经有30万m³的泥炭被送到了国外的工厂进行加工,在未来的3年内还会有80万m³的生产量。我们国内所销售的泥炭均来自这里。
一片原始的沼泽地要经过约三年的表面树木砍伐、排水等处理才能进行采收,这样就需要将泥炭田划分为“田”字型,每一块分区都会提前进行表面处理,才能够保证在每年都会有符合标准的泥炭被采收。在泥炭田内采收分为两种作业模式:一是平面采收,前面用机械将土刮起约10公分,后面用大型吸尘器吸起来。二是块状采收,用机械采挖出20×20×40mm的泥炭块并堆砌在泥炭田中晾晒,期间经常需要用人工进行翻堆。两种模式对比而言,第一种的优点是完全机械化作业采收速度快、成本低;缺点是对于泥炭结构破坏较大,产生的细结构泥炭较多,通常收获的泥炭结构粗细度都在0-25mm。第二种的优点是泥炭结构破坏较小;缺点是半人工的采收方式成本较高,通常收获的泥炭结构粗细度都在25-45mm。作业者会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选择采挖方式。开采时间一般都在5-9月间,开采后要经过一个储存过程,使原料的水分含量达到50%—55%,这样的含水量最有利于后期在工厂的分级处理。
新工厂与泥炭田之间有小火车相连接,在泥炭田采收好的泥炭源源不断的运进工厂的露天原料堆场。根据需要,原料分级系统会将泥炭分为0-5、0-25、0-70、10-30、25-45mm几个等级。工人根据不同的订单要求,通过电脑程序将不同级别的泥炭混合,添加各种调节剂,完成最后的包装程序。感叹于全自动的工厂生产流程,从进料到出货只需要4个人就可以了,自动化大大提高了产能,两条生产线都启动時,每分钟能够生产8包。最后由专门独立的实验室经过质量抽检,确认各指标参数都无误后,陆续发往世界各地。
本次欧洲之行极大的丰富了我们技术人员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与世界一流公司之间的差距在哪里,这对于今后开拓工作思路有着很大的帮助!
刚采挖的泥炭堆放晾晒
运泥炭矿田的专用小火车
成品泥炭装车运往国外
泥炭成品抽样品质检测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