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长江农业林下经济的几点思考

 
 
  林下经济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充分利用现有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生态环境,在林冠下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菌类)种类,进行合理养殖与种植,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突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种、养形成资源利用和产业效益十分低下的状况,可以实现“以农养林”,“以林护农”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光明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下属东风、长江、前进、前哨四个以老农场区域为单位的生产基地,区域面积合计达117平方公里,区内6万余亩农田实现了条田林网化,条田林带面积达3392亩,树种多以水杉为主,占到80%以上,少量配以松柏、欧美杨等。多年来,条田林带主要以防风为主,单一的功能,未能形成应有的林带产业与效益。
 
崇明地区气候属北亚热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适中,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根据崇明地理气候特点,光明长江基地的林下经济可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一、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食用菌市场空间广,林下种菌技术成熟,效益可观。为此,长江林带发展林菌市场,潜力巨大。
 
二、林药模式。在林间地上种植耐阴的白芍、银花、山药等,规模效益可观。
 
三、林粮模式。在林间种植绿豆、豌豆、土豆、番薯等,为市民日益增长的杂粮消费提供绿色产品,获取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
 
四、林油模式。崇明气候适种植油菜,花生、大豆等作物,增加市场供应,提高林地收益。
 
五、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不同蔬菜需光特性,科学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为增加上海地产蔬菜供应服务。
 
六、林草模式。在郁闭度为80%以下的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为养殖业生产就地提供优质饲料,同时提高林地经济收益。
 
七、林牧模式。在疾病可控前提下,有选择的、少量的进行一些崇明特色畜禽养殖,促进种养循环,生态发展,形成模式,提高效益。
 
当前,应从公司层面加强领导,抓紧深入开展林下经济发展可行性调研,加快制定《光明长江基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科学选择规模化生产条件好、启动快、效益高、易推进的林下经济模式,采取适宜的生产经营形式,做好生产营销的策划、对接工作,有规划、有组织、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林下经济发展,让大量林地资源为公司创造新的效益。(顾巍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