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地震遗址观后感
○姚天文
在四川绵阳采访期间,听说“5·12”汶川大地震后,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城已整体作为北川地震遗址被加以保护,同时作为参观景点和科普教育基地。虽然那段带给中华民族无尽伤痛的灾难已整整过去了五年,但强大的好奇心仍驱使我们去零距离地触摸那段历史,回顾那场灾难。
从绵阳市区驱车近两个小时,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小县城,宽阔整洁的马路、规划整齐的绿化带以及崭新舒适的楼房——这便是重新选址建设的新北川县城。我注意到在这座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新城,人迹稀少,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五年的时间远远不足以让这座曾经经历惨痛遭遇的城市来抚平伤口。
到达北川地震遗址后,我们步入了1.7公里的参观路线。也许,1.7公里对于一般的散步而言,是轻松愉快的;但这里的1.7公里行程,却让我感慨万千,不堪重负,因为它是庄严肃穆,沉痛凝重的。
这里的画面和场景带给我的视觉震撼和心理威慑已完全不能用满目疮痍、断壁残垣、千疮百孔等字眼来形容,因为在那一片片废墟下掩埋了多少无辜的生命,那一块块滚落山崖的巨石挡住了多少通往希望的道路;那祭奠墙上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已成为多少家庭永远的痛。
在1.7公里长的路线中,有粉碎性坍塌的房屋,有倾斜未倒的建筑,有下层深陷地表的校舍,也有层层叠加倒塌的楼房,地震带来的巨大威力和破坏力让人无法想像,面对这些千奇百怪、丑陋无比的建筑,我的脑海中仿佛像电影画面般再现了五年前那毁灭性的场景,但内心却不敢、更不忍去还原那真实而残酷的一幕。
整个行程中,有两处建筑让我悲伤得难以自持,如果它们还能称得上是建筑的话。一处是北川中学的一个校区,在乱石堆上,保留学校痕迹的东西只剩两件,一件是旗杆,另一件是篮球架。导游介绍,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全校除了30多名正在上体育课的师生幸免于难外,其余500多名师生瞬间被全部压在倒塌的校舍下,无一生还……望着孤伶伶的旗杆和颓废的篮球架,我再也控制不住强忍心中很久的悲痛,泪水夺眶而出,那是一条条多么鲜活的生命啊,怎会以这种方式瞬间消失!?另一处就是“5·12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的那座“万人坑”,据导游介绍,地震后由于道路阻塞,运输困难,大量尸体来不及火化和安葬,为杜绝灾后传染病暴发,临时决定将处在城市中心的原一大楼待建基坑作为尸体掩埋地,坑内当时共掩埋尸体9000余具……望着地震遗址中这座最漂亮的草坪建筑,我再度哽咽。
离开北川地震遗址时,天空下起了大雨,这也许是在告诉我们,今天是在接受一次活生生的生命洗礼和教育,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我们更应该尊重、保护孕育了生命的大自然,绝不能漠视她对人类巨大的影响力。当汽车再度驶入新北川县城时,望着被雨水冲刷得愈显整洁的马路和楼房,我的心豁然开朗,仿佛是一道灿烂的曙光出现在眼前,因为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感受到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伟大力量,是党和政府给了灾区人民新的希望和新的生活,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大爱给了灾区民众重建家园的信心。
坚强勇敢的北川人民,勤劳善良的羌族儿女,我为你们祈福,愿你们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