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品味屯溪老街
|
|
|
皖南行之三
刘锦培(作者单位:五四有限公司)
游黄山,必经屯溪,到屯溪,必定要看屯溪老街。屯溪是黄山的南大门,老街是屯溪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屯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秀丽。是一座古朴幽雅近似山庄的古镇。相传三国时,吴国威武中郎将贺齐,为了征伐当地少数民族“山越”,曾屯兵溪上而得名。又因宋徽宗移都临安(杭州)之后,外出的徽商回原籍后,均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而大兴土木,所以屯溪老街又被称为“宋城”。屯溪老街是伴随着徽商的发展而兴起的。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有“小上海”之称。
屯溪老街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清晨我们坐上大巴,约一个小时的路程来到屯溪,车泊老街对面的华山宾馆,面对宾馆门前长流不息的新安江水,不由得想起现代诗人郁达夫《屯溪夜泊》中的诗句:“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抱着一颗怀古的心,步入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高大、飞檐翘角、华彩照人的石砌牌坊。牌坊横额上书“老街”二字。街道狭窄而幽深,地铺红褐色麻石板,纹理清晰,洁净如画。街道两旁朱阁重檐,店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窗棂门楣砖雕木刻,精巧玲珑。花纹图案镂刻精美,匠心独运。屋与屋之间全为高高的马头墙,小青瓦,覆盖着双坡屋顶。保留着明清时代的街市风情。是一派别具徽州风情的建筑群体。店面门楣上布满徽派木雕,戏剧人物栩栩如生,新安山水淡淡隐现;楼上临街木栏与裙板安置有各种花窗,十分典雅;两边店铺宽敞明亮,茶号林立,酒幡飘拂,书画墨莊,文房四宝,各类作坊坐落其间,多数店铺保留了“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结构格局。店铺招牌匾额,黑漆鎏金,古色古香,门楣上大都悬挂着八角玲珑挂灯或大红宫灯。充满古风神韵。街道上行人熙来攘往,人头攒动,操着不同口音的客商和外地游客,用新奇的眼光欣赏着老街的独特风情。领略着十五世纪中国街市的遗风余韵。有人称屯溪老街是一幅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和“东方的古罗马”一点也不过分。
我们徜徉在繁华的老街,像进入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长廊。目不暇接地浏览着老街的徽州风情,古玩、药材、裱画、纸扎、茶庄、瓷器、酱园等六十多种传统商品,与古老的徽派建筑相映生辉,仿佛一个古老都市的繁华缩影,那店铺门口摆出的琳琅满目的物品,总是牵绊着游人的脚步。屯溪是歙砚、徽墨的故乡,架子上摆满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由于这里出产一种稀有的天然石材,石材质地较硬,易于发墨和韵墨,墨在上面研磨得又快又黑又细。尤其在南唐时期徽州的“歙砚”受到皇室宠遇,后主李煜更将“歙砚”视为“天下之冠”。由此,徽州歙砚的名声扶摇直上,身价倍增。其名色之多,雕镂之精细均为诸砚之冠。那些陈列在店堂口的硕大精致的砚台,让我们叹为观止。穿行其间,一种享受文化熏陶的惬意感受油然而生。店主们做的都是游客的生意,经营的除了文化用品,还有古色古香的字画、瓷器、家具以及一些上了年代的物品和旅游纪念品,至于黄山当地的茶叶、徽酥等土特产,更是游客带回家乡的首选。
漫步街中,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那年那月,来到了那个商贾云集、通商古道四通八达的繁华市井,感受着明清时期中国街市的繁荣。在一家古色古香的茶莊前我们驻下了脚步。这里是茶的世界,不仅品种多,各种茶的工艺形态也非常奇特。女老板热情地为我们介绍徽州的名茶:诸如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这些都是茶中极品,是世界名茶王国中的茶王。既是古代帝王钦点的贡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佳品。到屯溪来,不带点茶叶回去是最遗憾的。经这一游说,大家纷纷解囊,各自采购心仪的茶叶,待到出了茶莊,手中均已是提着大包小包的了。由于时间关系,大家意犹未尽的登上返程的大巴,相互炫耀购买的物品,突然间听得导游在问:有在此消费超过二千元的请举手。只见数十位朋友举起了手,导游答谢说:谢谢各位为徽州作出的贡献。在大家一片嬉笑声中,我们依依惜别了老街。 中午的阳光映照在老街的层楼瓦屋之上,使老街显得无比壮观。我们虽然离开了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但老街熙熙攘攘的客流告诉我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的才是现代的。文化的沉淀与商业开发并不矛盾,有时候,文化的传承更能够促进商业的繁荣。浴着江面上吹来的习习晚风,感悟着屯溪老街的过去、现在,我们预祝它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