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行之一)
刘锦培(作者单位:五四有限公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说的是诗人汤显祖对徽州的无限向往,连梦里都想着盼着要去亲眼见识一下徽州。
为何诗人对徽州会有如此的“痴”和“绝”呢?原来,明清时期的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用现代的话说,当时的徽州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地带。抛开诗人当时作诗的政治背景不谈,光只是“痴”和“绝”这两个字眼,已经让太多的现代人魂牵梦绕了,难怪徽州人用这句诗词作为他们的广告词了。
这次有幸参加了五四有限公司工会组织的黄山休养之行,徜徉在一汪清池,一树繁花,一地青苔,一座古屋的徽州且行且思,更加深了我对徽文化的理解与敬佩。
我们到达徽州的第一站是鲍家花园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坐落在棠樾牌坊群边,原是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庄园,与当时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现在主要以园林盆景为主题,汇聚徽派及海内外盆景精华开发后对外开放,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于一体。一进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以徽派建筑特色为内容的山水盆景——徽州人家。渐次迈入园中,盆景遍地,千姿百态,玲珑剔透,景色美不胜收,看了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面对如此众多的盆景艺术,我的心情却不如先前那么舒畅了,盆景作为一种艺术让人称叹,但是这些本该可以自由生长的树木不能茁壮成长,却在人为的支配下扭曲自己的成长历程,为了生存,他们按照人的意志成长,虽不能让根深深地扎进泥土深处,却也在盆中回环曲直努力抱成团,为的是能够让枝繁叶茂。眼前的一棵棵葱翠的盆景,不正是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吗?这种内在的力量本身就早早地融在了徽州人的血脉之中。
带着对盆景艺术的赞叹、对盆景树的敬仰,我们来到邻近的棠樾牌坊群,老远就看到高高伫立的牌坊,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建在牌坊群旁的两座祠堂。在徽州文化中,祠堂是一个家族的族徽,是一个家族尊严及精神纽带,维系着散落各处族员的故土情结。
一座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也称女祠。清懿堂座南朝北,为颂扬鲍氏家族历代烈女贞妇而建的纪念馆,踏着厚重的石板,漫步走入祠堂,祠堂里空旷而寂静。许多年前,这里的鲍家鼎盛至极,为了让自己的丈夫在外安心经商,一位位如花似玉的女子以一生孤独换来后代子孙的顶礼膜拜。曾几何时,徽州妇女争相以成为贞节烈妇为荣,于是就有丈夫死后自杀殉夫的,有尚未过门时未婚夫死后终身守寡的……四周墙壁上挂着介绍了诸如“千里扶柩”等一些贞洁烈女的事迹则足以证明,面对这一个个凄美的故事,我们不禁哑然,这些女子到底受了多大的人间磨难才能走进这座祠堂?祠堂内部有序地摆放了形态各异的牌坊模型,每一个模型下面都用一段文字的叙述着一个古老情感交织的动人的故事。自古以来,我国早有“女人不进祠堂”的习俗,因此,棠樾女祠在国内外是罕见的,据说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女祠堂。也正是这“唯一”的女祠堂让我们透过岁月的尘埃依稀看到了徽州女人唏嘘感慨的一生。其实,徽州女人这样的人生还有很多的体现。“清懿堂”的“懿”拆开来就是“壹次心”,也就是说徽州女人一生对男人只能动一次心。男人在外经商做官创业,女人清心寡欲、守护家庭、养育子女是必须的。面对这样的故事,我只能是一声叹息。
黯然离开清懿堂,我们来到第二座祠堂——鲍氏敦本堂祠,即男祠,三进五开间,规模很大,祠内刻有清代嘉庆皇帝的三道圣谕碑彰显着曾经煊赫的门第。男祠里有鲍家成功人士的挂像,也有威武的门神,处处彰显着男子的阳刚。常言道“富不过三代”,但是鲍氏家族明朝为官,清朝经商,昌盛繁衍18代,长达400年之久,后人总结其成功之处就是这个家族人性化的家规。72条家规里没有沉塘、游街等残忍的辱没尊严的生命处罚,大多数家规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以粮食做为惩戒手段,倘若犯了家规会根据情况断粮若干时日,最严重就是将从家族驱逐出去,永远不再供粮。
匆匆看完祠堂,我们急不可待的转向此行最为华丽的建筑群——棠樾牌坊群。牌坊徽州尚存牌坊有百余个,被誉为“牌坊之乡”。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最杰出代表。但从字面来看就知道这是好几座牌坊并立的建筑,但当我们走近牌坊时才知道什么叫群,如果不亲身经历这样的路程,你是绝不会感受到其给人的震撼的。在封建社会,牌坊是封建道德的教科书,是封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古代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用来标榜功德,宣扬礼数,表彰在忠孝节义等各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和社会成员。在今天,牌坊依旧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财富,可以说,从古到今,牌坊一直是精神文明领域的物质,是那年那月无数人学习的目标和载体,也是统治阶级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人的手段。
漫步在一座座牌坊下,抬头是高大的牌坊建筑,低头是被岁月磨得发光的石板小径。明清时期的7座牌坊静静地矗立在村庄田头中间的古道上,它把对君主的忠诚,绵延千年的孝道,封建妇女的坚贞,重道守义的气节,都铸造在巍峨的牌坊之中。它为我们勾勒了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概貌。牌坊群石料均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为主。牌坊朴素淡雅,坚实雄伟,时间跨度虽长达几百年,但建筑风格混然一体,形同一气呵成,在空旷的平野上,呈半弧形排列,富有冲击力,壮观而又孤绝,构成了徽州村落中独一无二的壮丽景观。在牌坊群中间有一座翼檐飞翘叫“骢步亭”的四角方亭,这座小亭子立在这群牌坊中并没有显现出不伦不类,却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建筑空间显得生动,建筑形象更加丰富,为牌坊群增色不少。穿行在这些牌坊下,和一座座牌坊对视,我的心情却愈发沉重起来。在我内心总觉得每一座牌坊都是有生命的,它彰显着荣耀又饱含着孤寂与无奈,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们背后凄美的往事。尤其是那两座贞节牌坊的主人公历经无数个酷暑寒冬,漫漫岁月中,仅以一盏油灯为伴,形单影只,惟有的希望就是孩子成人的荣耀,一生的含辛茹苦换来的就只是这冰冷的石头。我不知道,这是时代对她们的残酷,还是她们对爱情神圣的诺言?想到这里,心中的悲凉一时间竟无以言表。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