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路
初冬的寒意渐渐临近,已让人感觉得到海岛不时刮起的飕飕凉风。岛上北沿中部的东平社区,吹动起一股股诚信的热流却在温暖着社区的人们。近日,该社区举行的“诚信故事会”,更让人内心涌动起一波波激越的春潮,使人使人温馨。
用诚信写就人生
入党32年,连续从事公厕保洁工作23年,23年公厕保洁岗位无人检查,自觉一天二次严格按工作标准操作,未受到一次投诉;一年为单位节约大量水电费、保洁工具费、保洁材料费……他就是上海市东平地区社区市容环卫所优秀共产党员、公厕保洁员张永兴,他用诚信写就了平凡的人生。他说:“一个社会每项工作都要有人做,既然我做了,就要对得起我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对得起单位、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自己,诚实做事,诚信做人”。
张永兴1971年3月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建设兵团参加工作,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0年按政策回沪到原长江农场工作,85年4月从事农场场部中心区域及周边地区共计17只公厕的保洁工作。当时因17只公厕工作量大,且分散,无人愿意做保洁,领导考虑一个人做工作量是大了一些,但安排2人造成劳动力浪费。为此,领导找张永兴同志谈,希望他能一个人承担这项工作。当时张永兴面对领导的希望,他非常坦然:既然工作量大,又脏,别人不愿干,我作为一名党员,服从组织的安排。就这样,老张一干就是23年,从三十出头的青壮年一直做到了年过半百。这23年来,老张无怨无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做好这17只公厕的保洁工作。该岗位由于地域分散,工作做的好坏全靠个人自觉和信用。17只公厕,它们分布在农场区域的四周,骑上自行车就是不保洁也要一个半小时,但是老张不管严寒酷暑,还是风雪暴雨,23年来中心区域一天保洁二次、外围公厕一天保洁一次,从未间断过一天。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天空飘着纷飞的雪花,早上六点老张就准时出发,骑着旧自行车,拎着他的扫帚、拖把,冒着刺骨的寒风,到各公共厕所进行清扫保洁。望着周围家家户户都在忙碌过年,他也憨厚地笑了。
诚信,从善待他人开始
只要提起老党员俞楚兰同志,第二居委会的人们就会翘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一个热心助人的好党员。俞楚兰退休前,曾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退休20多年来,她把一腔热情用在了服务居民、奉献社区建设当中。
俞楚兰同志把邻里当亲人,凡事总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她的诚信待人和助人为乐的行为被邻里传为佳话。在她的楼组里,居住着几户老年重症病人,俞楚兰同志几年如一日地主动上门看望照顾,使病人家属深受感动。家住商业楼5号的贲志先老人,因患脑梗十多年,行走不便,孩子又不在身边,每当发病住院时,老伴实在忙不过来,俞楚兰就会悄悄地上门陪伴他们上医院,帮助取药、吊针,十来年如一日,直至贲志先老人离开人世。今年76岁的陈翠芳老人长期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前阶段又患脑梗,整天卧床在家,心情烦闷,俞楚兰就及时上门同她聊天,以解除她烦闷的心情,抽空还要帮他们做一些日常家务。邻居丁福宝老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和神经萎缩症,常年靠轮椅代步。在住院期间,俞楚兰同志主动上医院陪伴照顾,送饭送菜,无微不至,当得知丁福宝老人住进敬老院后,俞楚兰同志又常常过去给予精神上的宽慰,帮助喂饭、洗尿布等,丁福宝老人逢人便说俞楚兰阿姨是个大好人。俞阿姨却笑嘻嘻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请你别放在心上”。就这样,丁福宝老人带着俞楚兰阿姨亲人般的温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站。在俞楚兰身上,助人为乐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
诚信铸长盛
一天夏日中午,当人们正围坐在一起吃饭时,峰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长江受理点接到电话称:位于长江农场万平河桥东侧至三营营部的一条直径200毫米的水泥压力管发生移位。经实地查看发现,此处水管系上世纪70年代埋设,由于年代久远,不堪路边被暴雨侵蚀的泥土的重压,发生100米水管整体移位,造成总管脱节而严重渗漏。此时正值用水高峰,水厂的几台大功率水泵正开足马力运转着,裂口处喷涌而出的水流把附近的泥土冲出了一条水槽。
如果不及时修理,将影响到周边奶牛二场几百头奶牛和附近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正常用水。正值盛夏,水厂的员工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险情就是命令,修理工们马上赶赴现场,清理淤泥,将断口处的水管挖出。水厂领导一方面及时向总公司、社区领导汇报,一方面组织人员,落实管材,安装临时给水管道。
第二天一早,20多根直径100毫米的自来水钢管被运至抢修工地,修理工们立刻动手,直到下午3点,临时管道铺设完成,确保了单位和居民的正常用水。居民报修就是命令,短短的24小时内,水厂的修理工们放弃了休息,顶着炎炎烈日将原本需要三个工作日完成的工作在第一时间完成了,他们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对居民、用户的承诺。“服务攀高峰,诚信铸长盛”的企业信条得以很好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