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
最近在读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有关《论语》的章句注疏也累代不绝。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论语别裁》,就是《论语》的讲录稿。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
读着《论语别裁》,引发了我许多思考,特别结合现在开展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让想到了“琢磨事”与“捉摸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据《辞源》考证,“琢磨”与“捉摸”分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琢磨”一词意思是雕玉刻石。唐代以后,“琢磨”一词被引申为修养品行或修饰诗文,研讨义理。“捉摸”一词,最早见之于宋代,“捉摸”即揣测之意。
几千年,但凡有人群的地方,大体都有两类人,一类专心琢磨事,一类擅长促摸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琢磨事的人,由于一心一意,心无旁鹜,专心致志干事业,既没有时间串门走户,更没有兴趣说长道短,往往无心也无暇警觉和防范捉摸人的人,因此常常被人捉摸。而捉摸人的人,由于常存整人之心,常设整人之计,今天说三道四,明天张短李长,见面带笑,转身煽阴风于暗处;当面是人,背后点鬼火于密室。往往出人之不意,攻人之不备,因而“成功率”很高。
纵观历史,如果年代有利于琢磨事的人,则政治清平,国泰民安;如果岁月方便了捉摸人的人,则黑白难辩,鲁难未已。不说远的,就说近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不正是因为让捉摸人的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场浩劫。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让捉摸人的人占上风,那么就会让小人肆虐横行,企业也就离衰败不远了。
琢磨事的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系于其心;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于江湖之远;无论身在顺境之中,还身处逆境之下,从来是铁肩理想道义,永远为心中国家社稷。捉摸人的人,风声雨声谣言声,声声出自其口,害人之狂因久病成瘾而断难根治。
好在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认同琢磨事的人,而那些捉摸人的人大家越来越看清了他们的本质,受到人们的鄙视和唾弃。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句古训,是先辈们历览前贤、总结盛衰的至理名言,上有所好,下有必甚焉。作为领导者,如果爱听“小报告”,来说是非者,就会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如果领导同志鄙视拨弄是非者,并敢于批评和教育前来打“小报告”的人,那么捉摸人的人就会灰头土脸,逐渐遁去,而琢磨事的人就则会心无后顾之忧,更加努力工作。
“亲君子而远小人”,这是几千年前孔子早在《论语》中就教育世人了,至今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眼下现金网站大全
集团系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愿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多琢磨点事,少捉摸点人,为光明的发展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