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古都长安难忘秦风唐韵

——西安四日游记
 
高作其(作者单位:烟糖集团)
 
  一个有着中华历史厚重沉淀的地方,一个孕育着悠久中国文化的地方,一个时尚现代和秦唐古风时时交错的地方——这就是西安。
 
  5月19日至22日,在西安的森森古城墙下,在华山陡峭险峻的山麓间,在华清池的温泉遗迹前,在法门寺恢弘的佛殿里,在兵马俑一号坑的通道上,留下了对这座古城深深的思索。
 
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也因为那个智取华山的战斗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华山自古一条路”。
 
  景区巴士把我们径直送到了上山的索道处,而一条贯通山脚与海拔1500米的北峰的钢缆,又把我们轻松的带到了千仞之上。坐在缆车里俯瞰,有一条蜿蜒的台阶路,紧贴在巨大的花岗岩山体上,犹如一根曲折的树枝,顽强的向上延伸着,直到凌云处。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而华山,却一定是先有了路,才会有人去走的。那每一个台阶,都是辛劳的人,硬是在花岗岩上一点一点凿成的,有了这条路,华山的险峻和大气,才得以在我们面前展现,有了这条路,才使得华山论剑,具有了更多的遐想。所以,领略华山的险峻和雄姿,应该是从山脚下开始,并在攀登着这千万个台阶的过程中。
 
  上得北峰,我们循着石阶,一路往上,小心翼翼的走过了擦耳崖,在巨形摩崖石刻“华夏一拄”的铁索旁,极目远望,四面悬崖绝壁,强劲的山风,鼓舞着系在铁索上表示祈福的红布条,在如洗的蓝天衬映下,犹如一只只红色鸟的翅膀,极速的翻飞着。华山的最高峰,南峰的巨大山体,横亘在我们的面前,显得那么的沉稳和坦荡。在它的左下处,一条开凿在山脊上通往苍龙岭的险道,高傲的向着山顶延伸着,两旁千丈绝壁……
 
  走累了,我们靠着铁栏杆喘息着,一个挑夫从我们面前走过。他穿着一件洗得有点发白的蓝褂,身后的汗水,又把发白了的衣服染成了深色,他的裤脚卷到膝盖处,穿着一双很旧的解放鞋。两头捆绑着两袋大米的硬木扁担,沉重的压在他的肩膀上。他不时的抬头,看一眼似乎总也走不完的台阶,一步一喘的向上攀登着。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尊敬的目光。我真想让他停下来,喝口水,休息一会,陪他说会话。我不知道他一天会有几个上下来回,也不知道他这一趟上下会有几多收入,但我知道,这就是他的生活,这就是他的生活态度,坚定,沉稳,不屈不饶,就象华山岩石间顽强生长着的松树。望着他渐渐远去,阳光下,他的身影被放的很大,很大。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在天梯前折回,在下山等候索道缆车的时候,几个从南峰下来的年轻人,相互击掌相庆,大声的说,我们登上华山啦!我在感受他们用自己年轻的脚步丈量了华山俊美后的喜悦和生命力量的同时,脑海里,那华山挑夫的身影,却是越来越清晰……
 
华清池
 
  当徜徉在华清宫的仿唐建筑间,听着导游对你讲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时,当抚摩着留在五间厅的窗户上,西安事变时被子弹打破的玻璃时,当亲手感受着一千多年前就流淌着的温泉时,我想起了这样一个词:时光如梭。
 
  三分看,七分听。说的是去西安游览时,一定需要注意听导游的解说,才能更觉得有意思。其实,真正的游览收获应该是把你所看到的景物升华到对历史和传说的感受或思考。修建了许多新建筑的西安,真正的内涵,却大多是在它的地下。那带着黄土痕迹的文物,承载着中国的悠久历史。
 
  用汉白玉砌成莲花形的浴池,骊山脚下涌动了千年的泉水,湖边倒垂的杨柳和飞檐下的宫灯,在这动静之间,你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去感受,你会听到盛唐时的瑟瑟鼓乐和玉佩叮当,也会惊闻安史之乱时马的嘶鸣和刀剑的铿锵,或许也会看到那段李隆基和杨玉环缠绵的爱情和结局的悲情……
 
  星辰池通往五间厅的曲径,仿佛一条时光隧道,让我们从唐朝走到了1936年12月12日的那个夜晚,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在保持着原貌的五间厅前的台阶上,一位坐在我身边的老者正在看着报纸,我侧身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标题,《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将率团再访大陆》。大家纷纷在西安事变纪念碑前留影,——在我们的身后,是一段悠远的历史,在我们的眼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法门寺
 
  一场惊天动地的暴雨,使得一座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的法门寺塔西南半部轰然倒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法门寺塔,是1987年再建的。
 
  五台山 普陀山,峨眉山和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胜地;嵩山少林寺,杭州灵隐寺,泉州开元寺和洛阳白马寺为中国四大名寺。而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却以珍藏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地宫里发现大量的珍贵文物而成为佛门圣地。
 
  进山门,仍见香火缭绕,也闻钟鼓幽幽,似乎与别的寺院大同小异。绕过回廊,下到地宫,导游的一番解说,让每个聆听者不由得肃然起敬。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一尊泥塑的佛像,便能使得千万信男善女去顶礼膜拜,那么一枚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它的佛学意义真的就无可限量了。法门寺的遐迩于世,也因为它所珍藏的无价珍宝。当年重修法门塔,清理地基,开启地宫时,出土的两千多件珍贵文物中,唐皇室供奉的121件(组)工艺卓绝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失传千年的唐皇室秘色瓷;来自古罗马等地的晶莹透明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等等。法门寺地宫的发掘,是20世纪我国佛教考古和唐代考古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
 
  由于真身舍利指和极其珍贵的出土文物,已经被收藏进法门寺博物馆,我们无缘一睹,但当我们仰望着巍巍法门塔的时候,在茫茫渭北黄土高原上吹来风里,隐约的能感觉到梵音袅袅,禅意悠悠。
 
兵马俑
  游程最后一天的上午,我们驱车前往位于临潼的兵马俑博物馆,怀着“把最好的留到最后”的憧憬,我们离秦始皇陵越来越近了。
 
  行走在通往博物馆一号坑的小径上,我不由自主的放轻了脚步,或许是不愿惊扰在我们的脚下的黄土里,湮埋着的千古传说,或许是越来越接近了一代君王的灵魂,不由得会有敬畏之情。绿树荫荫处,我总觉得有个不可一势的气场存在着。
 
  被世界惊称为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我们依次参观了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
 
 
  当跨进一号坑的大门,那巨大的兵马俑军阵,就这么直接的展现在你的眼前,凭栏俯视,我被震惊了,如真人般大小的兵马俑,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每个各不相同面容的陶俑,都显示着刚毅,沉稳和无畏,眼神里透着军人特有的冷静。三千多个将士,纵横有序,气势不可阻挡,雄伟可以无敌,刹那间,历史的距离在我眼前消失了,一股神秘的力量把我带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古战场,呐喊声自天边滚滚而来,马蹄和车轮的隆隆声,又向天边渐远渐去。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天空淅淅沥沥开始下起了小雨,雨滴无声的被大地吸去。在这无垠的苍穹和广袤的大地之间,千百年来,经历了多少风霜雪雨,也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兵马俑,在我的脑海里,活了……
 
后记
 
   2004年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