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本页 |
爸妈的“女儿”
|
|
|
杨耀宗(作者单位:海丰总公司)
徐月琴是海丰米业有限公司基层单位的一名会计,就是这样一位在财务岗位工作十多年的普通党员,却与退休后居住在农场的罗俊达、丁月珍老口俩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老俩口发自肺腑地说:“她是我们的好闺女啊!,比亲生女儿还亲呢!”是什么使老人这么感慨这么温暖呢?是徐月琴十数年如一日女儿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也才有了这段感人的“儿女真情”!
话还得从1994年徐月琴到农场工作说起。
那年来海丰工作后,徐月琴一家居住在柳园村,隔壁住着一对退休职工,就是罗俊达、丁月珍老两口,当时都是七十好几的人了,儿子在上海,平时也难得回来看望老人一次。徐月琴平时话不多,但却是个有心人,眼看老俩口上了岁数生活不便,就经常去老人家拉拉家常,帮忙打扫卫生、买袋米啊什么的,随着渐渐熟悉,徐月琴也逐渐从老俩口的言谈中了解了其实他们心里感觉很孤单很无助,有个头疼脑热的,年老体弱了骑不了自行车连医院也去不了。从此后,徐月琴到老人家更勤了,有时自家的家务没来得及做,而老俩口家的事她已经收拾的妥妥当当了。老俩口是吃过苦的人,平时生活都很节约,也不舍得吃用,徐月琴只要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那老俩口的餐桌上就有什么,她还经常买新鲜蔬菜送给老人。就在徐月琴刚生完小孩休产假的那段日子里,她还是一照料好孩子,就到老俩口家忙这忙那,惹得来帮忙照看孩子的老母亲也“嫉妒”说:“你对他们老俩口啊,比对妈妈我还要好呢!”
2002年的一天,丁大妈早上起来说身体不舒服,徐月琴听说后跟单位请了假就带着大妈到市医院去体检,吃了一粒降血压的药,大妈却浑身无力倒了下来,徐月琴在老人病床旁三天两夜没合眼,送水服药,买饭洗衣,老人病好出院了,而她自己却瘦了。今年三月,90岁的老大爷罗俊达过世后,徐月琴来一直陪伴着82岁的丁大妈,安慰开导老人,给老人做好吃的,但由于过度思念老伴,再加上身体本就不好,丁大妈又一次倒在了家里。徐月琴心里一直挂记着老人,上午下班后特地赶回家探望,发现后立即找来汽车并一直陪护到医院,这一照顾就是一星期。出院后,由于大妈不识字,吃药也分不清,徐雪琴每天早、晚都把药一小包一小包地分好,叮嘱大妈按时服药。老人家年纪大了,过惯了农村生活,儿子来接也不愿意到上海养老,跟儿子说:“我有这么好的‘闺女’在身边陪着我照顾我,上海再好我也不去!”有人来看望,丁大妈逢人便夸:“老天对我不薄,知道我没有亲生女儿,特地送我个这么好的女儿啊!”
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海丰员工,一个基层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爱心堆砌着人间亲情的大厦,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担起了敬老爱老的责任,演绎着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温馨的一幕幕,也展示了新时期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也许有人会说“关心关心隔壁老人,这我也能做到!”,但你要知道,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15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就是这么默默地坚守着心中不变的信条,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牢骚怨言,而是用爱心、孝心和真情陪伴、浇灌着两颗孤寂的心灵,让他们老俩口得以衣食无忧、颐养天年!用她自己的话说“人,都有老的时候!有爱的世界才精彩!”谁能不信平凡小事中孕育着崇高和伟大呢?
谁能不信还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 “女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