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关闭本页
在东海老年护理院的三年

 
  冯强(作者单位: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
 
  那一幕幕情景依然如新、历历在目:火车到站时的轰鸣、繁华的上海街市、张科长的热情接待、新同事之间的寒暄、入院后的军训、赵主任温暖的笑容、荣宁热情的带教、阿公阿婆的亲切呼唤......就像电影胶片一样不断闪过,如今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不禁有种莫名的伤感。
 
  记得三年前,揣着毕业后的激情澎湃,带着青年人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医院,进入了二病区,开始了我真正的职业生涯。
 
  很幸运当时科里人手充足,所以当时我得到的带教时间比较长,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跟着荣宁师兄一起查房和值班,从而比较充分并全面的了解了我们医院的临床医疗工作特点,并较快的熟练了各种临床技能。独立工作以后逐渐意识到每个病人的特点,有的病人是来看病的,有的病人是来养老的,有的病人喜欢吃药,有的病人喜欢吊水;甚至得了一样的病,他们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记得刚一来,赵主任就对我们讲,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有课本知识,而且还要有人文知识!后来才发现真的是这样,除了医疗工作,还要对病人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还要在病人和家属之间进行沟通,例如,有的病人有一段时间经常有一些主观不适的表述,然而检查下来并无大碍,其中原因往往是家中的一些矛盾或者家人长时间不来探望的失落使老人担心、焦虑。
 
  半年后,我有幸担任了CCU的工作,这时又有了新的要求,CCU虽然只有4张床,但工作强度却更高,这里的病人都是病危病重,需要系统医疗处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和频繁的治疗调整,CCU室的张主任细致严谨的思路和严格的要求使我受益匪浅,掌握了很多治疗思路和临床技术,很多经验是很难从书本中获得的。其中我特别体会到了医护协作的重要性,因为病危病重的抢救是与时间赛跑,治疗思路需要准确迅速的做出,同时医嘱还得立即执行,所以医生和护士之间就要紧密的配合以及顺畅的衔接。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张主任给我们讲的,抢救病人先别说对病人负责,最起码要对得起身上的这件衣服!
 
  08年3月,我又来到了特需病区,随着工作的开展我逐渐体会到了“特需”的含义,特需就意味着全面而又重点突出的护理与医疗,就医疗来讲,由于患者与家属对康复的期待比较高,所以在入院时要对其病情给予更多详细的解释,以消除病人和家属对于病情主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由于病人都是无家属陪伴的,家属往往认为病人如果出现什么变化一定是医院的问题,所以病员一有病情变化就要及时和家属沟通,记得中山的石教授说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认真的病情发展分析,不仅是为了医疗安全和患者知情权,更重要的能锻炼和显示出你的临床思维的全面和医疗水准的不凡!对于不同的病人还要给予不同的关注重点,有的病人不能言语,就要给予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体检,有的病人对自己的身体比较敏感,就要用“慷慨的保证,坚定地承诺”,并联系安排中山医院的专家会诊,让权威的声音使其安心!
 
  ······
 
  转眼间三年了,医院也到了建院7周年,三年来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三年中由于主任的辛勤带教和中山医院专家们的不断传授,使我的临床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常见病的处理越来越规范,检查、治疗、康复项目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
 
  对于我们青年医护工作者来说,不论是医院还是集团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都给了我们更大的平台来展示自己,释放激情,有效的缓冲了工作中的压力与烦恼。
 
  三年,让我收获了经验,三年,让我得到了成长。这三年,我成为了一名职业医生。
 
 
Baidu
map